软件开发的时代泛亚电竞已经结束了!
我们知道信息产业主要分软件产业和硬件产业,软件也被叫做软体,软件要根据硬件载体来进行设计和适配。
第一个是基于电脑的开发阶段,从汉卡到各种windows阶段,但是这个阶段中国没有完成形成属于自己的中文操作系统。
第二个是基于手机的开发阶段,基于苹果ios与安卓系统开发各种APP,在中国依然错失了基于自己手机开发操作系统。
虽然后来有了鸿蒙更像是补课,也是在国际形势之下的应急备份,有意思的是,一些桌面的国产操作系统反而在移动互联网时期做了开发。
第三个阶段从目前来看,肯定是人工智能开发软件和程度阶段,程序员可能被自己所写的AI程序所替代阶段,这个过程一直有些接近于科幻片成分,无论是程序员自己还是各个国家都非常小心谨慎应用。
相信大家应该有感觉,在大家所能够接触的智能设备之中,似乎已经很久没有出现过创新的应用了的,在APP开发潮过后,软件开发者最主要做的工作是“迁移”,而不是开发。
第三波是把手机应用迁移到新能源汽车屏幕上,有的尝试把软件迁移到R或者AR上,由于硬件产品本身的不成熟,所以体量相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市场规模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所有这些迁移到到其他硬件的二次开发,从软件开发角度而言他们的「母产品」都是手机应用,甚至源代码都没有太大的区别。
尽管疫情之后我们看到一些还能够给用户带来一些体验上的突破的AIGC产品,但是由于这些产品宣传的AI特色,已经拔高了用户的预期,在实际使用之中并没有给人产品很惊艳的感觉,这些产品更多像是各种大模型平台的“外挂”。
这就出现一种比较尴尬局面,大模型这样的内容产品的生态(画饼)很大,无论是用户还是商户还是消化不了。
国内的大模型产品用户主要是白嫖党,当然不能白嫖的openAI也处于亏损,国内其他大厂做大模型主要是将其绑定为核心产品的一个新功能,比如百度文心一言和百度搜索的融合,比如阿里通义千问和支付泛亚电竞宝搜索的融合等等,严格的说,只能算是主流产品的“微创新”。
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互联网各个领域都已经有巨头把手,小公司软件公司的生存是极为困难的,他们一定发现了创新应用会很快模仿,并且消化在自己庞大的产品体系之中。
而巨头创新产品往往反馈是比较后知后觉的,除非美国那边已经有了大的突破,否则这边几乎不会有大的行动,而等到大厂行动之后,国内这边要想出创新难如登天。
第二个原因是人们已经穷尽了手机上各种应用开发的可能性。在电脑桌面端的软件程序开发在14年前已经接近尾声;而在手机端上应用程序开发已经在5年大致已经接近尾声了。
现在来看,字节跳动这个APP工厂算得上是抓住了手机软件开发最后的红利了,其他各个大厂几乎再没有推出一些新的产品。
类似我们这样处在一线科技自媒体,是最能够感受到整个市场新品推出的效率的,整体而言现在主要新品发布集中在大模型以及新能源车上了,手机软件应用似乎都已经out了。这的确是一个非常恐怖的现象。
第三个原因说出来可能会比较得罪人,就是国人普遍不是特别看重技术的价值,技术人才无论是职场话语权,还是职业利益的保障上,实际上是泛亚电竞很匮乏的。
这背后实际上是对于知识产权本身价值的不尊重,要知道在国内知识产权通常被当做一个整倒竞争对手的法律手段在用,要真正按照知识产权参股或者拿到分红的情况却非常少见,大不了他们换着法就跟抄袭走了。甚至国内一些技术出手的商业大佬,他们本身就是剽窃高手,技术大拿或者天才只要一和他们沾上,骗的连裤衩都不剩,而技术高手也只能去打工实在一点。
中国市场崇拜的是抄、模仿以及市场上各种营销技能,技术人才的地位基本上排在运营和市场之后的,而且各种大厂软件的免费获得性和体验便捷性,更是把技术人才价值压缩到无形。
比如企业的网站被自媒体平台接管;以前各个公司服务器机房运维被云服务厂家接管了;技术人才开发的OA系统或者企业软件,这么多年就被钉钉、飞书、企微替代了,办公付费软件之中的生存比较好的也就财务软件。
除了是专业做技术软件销售的公司,否则的话,大多数企业甚至连软件技术部门都没有。
以上这种局面,给我们一个启发是,互联网软件开发大概率不会一直推陈出新下去,软件产品已经高度饱和了,甚至很多数智化得产品会逐渐被淘汰,由于没有新品开发了,软件产业作为互联网行业的技术引擎也会走入衰退期,既然如此,我们倒是希望人工智能自动写程序软件的阶段尽快到来......
扫一扫关注AVIA ESPORTS泛亚电竞微信公众帐号